汽 车 的 特 征
基本构造 汽车:一般由
发动机、
底盘、
车身、
电气设备 等四个基本部分组成。
一、汽车发动机: 发动机是汽车的动力装置。 由2 大机构、5 大系组成:曲
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 冷却系、润滑系、燃料供给系、起动系、点火系。 1.
冷 却 系:一般由
水箱、水泵、
散热器、
风扇、
节温器、
水温表和
放水开关组成。汽车发动机采用两种冷却方式,即
空气冷却和水冷却。一般汽车发动机多采用水冷却。 2.
润 滑 系:机油泵、
集滤器、
机油滤清器、
油道、
限压阀、
机油表、
感压塞及油尺等组成。 3.
燃油 供给系:
汽油机燃油供给系由:汽
油箱、
汽油表、
汽油管、
汽油滤清器、
汽油泵、
化油器、
空气滤清器、
MPV。
进排气歧管等组成。 4.
启 动 系:起动机、
点火开关、
蓄电池。 5.
点 火 系:火花塞、
高压线、
高压线圈、
分电器。 6.
曲柄连杆机构:连杆、
曲轴、
轴瓦、
飞轮 、
活塞 、
活塞环 、
活塞销、
曲轴油封。 7.
配 气 机 构:汽缸盖、
气门室盖罩凸轮轴、
气门进气歧管、
排气歧管空气滤、
消音器三元催化、
增压器中冷器等。 二、
汽车的底盘: 底盘作用:是支承、安装汽车发动机及其各部件、总成,形成汽车的整体造型,并接受发动机的动力,使汽车产生运动,保证正常行驶。 底盘组成:由
传动系、
行驶系、
转向系和
制动系四部分组成。 1、
传动系:汽车发动机所发出的动力靠传动系传递到驱动车轮。传动系具有减速、变速、倒车、中断动力、轮间差速和轴间差速等功能,与发动机配合工作,能保证汽车在各种工况条件下的正常行驶,并具有良好的
动力性和经济性。 主要是由:
离合器、
变速器、
万向节、
传动轴和
驱动桥等组成。
离合器:其作用是使发动机的动力与传动装置平稳地接合或暂时地分离,以便于驾驶员进行汽车的起步、停车、换档等操作。
变速器:由变速器壳、变速器盖、第一轴、第二轴、中间轴、倒档轴、齿轮、
轴承、操纵机构等机件构成,用于汽车变速、变输出
扭矩。 2、
行驶系:由
车架、
车桥、悬架和车轮等部分组成。 行驶系的功用是: a、接受传动系的动力,通过驱动轮与路面的作用产生
牵引力,使汽车正常行驶 b、承受汽车的总重量和地面的反力 c、缓和不平路面对车身造成的冲击,衰减汽车行驶中的振动,保持行驶的
平顺性 d、与转向系配合,保证
汽车操纵稳定性。 3、
转向系:汽车上用来改变或恢复其行驶方向的专设机构称为汽车
转向系统。 转向系统的基本组成: a、转向操纵机构主要由转向盘、转向轴、转向管柱等组成。 b、
转向器 将转向盘的转动变为转向摇臂的摆动或齿条轴的直线往复运动,并对转向操纵力进行放大的机构。 转向器一般固定在汽车车架或车身上,转向操纵力通过转向器后一般还会改变传动方向。 c、转向传动机构:将转向器输出的力和运动传给车轮(
转向节),并使左右车轮按一定关系进行偏转的机构。 4、
制动系:汽车上用以使外界(主要是路面)在汽车某些部分(主要是车轮)施加一定的力,从而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强制制动的一系列专门装置统称为
制动系统。
制动系统:一般由制动操纵机构和制动器两个主要部分组成。 a、制动操纵机构:产生制动动作、控制制动效果并将制动能量传输到制动器的各个部件以及制动轮缸和制动管路。
b、制 动 器:是产生阻碍车辆运动或运动趋势的力称为制动力的部件。 常用的制动器:都是利用固定元件与旋转元件工作表面的摩擦而产生
制动力矩,称为摩擦制动器。它有
鼓式制动器和
盘式制动器两种结构型式。
制动系分类: 行车制动系统、
驻车制动系统、应急制动
系统及辅助制动系统等。
a、按制动系统的作用:是使行驶中的汽车按照驾驶员的要求进行强制减速甚至停车;使已停驶的汽车在各种道路条件下(包括在坡道上)稳定驻车;使下坡行驶的汽车速度保持稳定。
行车制动系统:用以使行驶中的汽车降低速度甚至停车的制动系统称为行车制动系统; 驻车制动系统:用以使已停驶的汽车驻留原地不动的制动系统则称为驻车制动系统; 应急制动系统:在行车制动系统失效的情况下,保证汽车仍能实现减速或停车的制动系统称为应急制动系统; 辅助制动系统:在行车过程中,辅助行车制动系统降低车速或保持车速稳定,但不能将车辆紧急制停的制动系统称为辅助制动系统。 ——上述各制动系统中,行车制动系统和驻车制动系统是每一辆汽车都必须具备的。
b、按制动操纵能源 制 动 系 统:可分为
人力制动系统、
动力制动系统和
伺服制动系统等。 人力制动系统:以驾驶员的肌体作为唯一制动能源的制动系统称为人力制动系统; 动力制动系统:完全靠由发动机的动力转化而成的气压或
液压形式的势能进行制动的系统称为动力制动系统; 伺服制动系统(助力制动系统):兼用人力和发动机动力进行制动的制动系统称为伺服制动系统或助力制动系统。
c、按制动能量的传输方式 制动系统的类型:可分为机械式、液压式、气压式、电磁式等。同时采用两种以上传能方式的制动系称为组合式制动系统。
三、汽车车身: 车身安装在底盘的车架上,用以驾驶员、旅客乘坐或装载货物。
轿车、客车的车身一般是整体结构,货车车身一般是由驾驶室和货箱两部分组成。
汽车车身结构主要包括:车身壳体(
白车身)、
车门、
车窗、车前钣制件、
车身内外装饰件和
车身附件、
座椅以及
通风、
暖气、
冷气、
空气调节装置等等。 在货车和专用汽车上还包括车箱和其它装备。 1、
车身壳体(白车身):是一切车身部件的安装基础,通常是指
纵、横梁和
支柱等主要承力元件以及与它们相连接的钣件共同组成的钢性空间结构。 客车车身多数具有明显的骨架,而轿车车身和货车驾驶室则没有明显的骨架。 车身壳体通常还包括:在其上敷设的隔音、隔热、防振、防腐、密封等材料及涂层。 2、
车 门:通过铰链安装在车身壳体上,其结构较复杂,是保证车身的使用性能的重要部件。有钣等。这些钣制制件形成了容纳发动机、车轮等部件的空间。 3、
车身外部装饰件:主要是指装饰条、
车轮装饰罩、
标志、
浮雕式文字等等。散热器面罩、
保险杠、灯具以及
后视镜等,附件亦有明显的装饰性。 4、
车 内部 装饰件:包括仪表板、顶篷、侧壁、座椅等表面覆饰物,以及窗帘和
地毯。 在轿车上广泛采用:天然纤维或合成纤维的
纺织品、人造革或多层
复合材料、连皮
泡沫塑料等表面覆饰材料; 在客车上则大量采用纤维板、纸板、
工程塑料板、
铝板、花纹橡胶板以及复合装饰板等覆饰材料。 5、
车 身 附 件:
门锁、
门铰链、
玻璃升降器、
各种密封件、
风窗刮水器、
风窗洗涤器、
遮阳板、
后视镜、
拉手、
点烟器、
烟灰盒等。 在现代汽车上常常装有
无线电收放音机和
杆式天线,在有的汽车车身上还装有
无线电话机、
电视机或加热食品的
微小炉和小型
电冰箱等附属设备。 6、
车身内部的通风、暖气、冷气以及空气调节装置:是维持车内正常环境、保证驾驶员和乘客安全舒适的重要装置。 座椅:由骨架、座垫、靠背和调节机构等组成。座椅也是车身内部重要装置之一,座垫和靠背应具有一定的弹性。 调节机构可使座位前后或上下移动以及调节座垫和靠背的倾斜角度。 某些座椅还有弹性悬架和
减振器,可对其弹性悬架加以调节,以便在驾驶员们不同的体重作用下仍能保证座垫离地板的高度适当。 在某些货车驾驶室和客车车厢中还设置适应夜间长途行车需要的卧铺。 7、
为保证行车安全,在现代汽车上广泛采用对乘员施加约束的
安全带、
头枕、
气囊以及汽车碰撞时防止乘员受伤的各种缓冲和包垫装置。 按照运载货物的不同种类,货车车箱可以是普通栏板式结构、平台式结构、倾卸式结构、闭式车箱、气、液罐以及运输散粒货物(谷物、粉状物等)所采用的气力吹卸专用容罐或者是适 于公路、
铁路、水路、航空联运和国际联运的各种标准规格的
集装箱。
四、电气设备: 电气设备:由电源和
用电设备两大部分组成。 电源包括:蓄电池和发电机; 用电设备包括:发动机的起动系、汽油机的点火系和其它用电装置。 1、
蓄电池:蓄电池的作用:是供给起动机用电,在发动机起动或低速运转时向发动机点火系及其他用电设备供电。 当发动机高速运转时发电机发电充足,蓄电池可以储存多余的电能。蓄电池上每个单电池都有正、负极柱。 2
、起动机:其作用是将电能转变成机械能,带动曲轴旋转,起动发动机。
起动机使用时,应注意每次起动时间不得超过5秒,每次使用间隔不小于10-15秒,连续使用不得超过3次。 若连续起动时间过长,将造成蓄电池大量放电和起动机线圈过热冒烟,极易损坏机件。
性能参数
1.
整车装备质量(kg):汽车完全装备好的质量,包括
润滑油、燃料、随车工具、备胎等所有装置的质量。 2.
最大总质量(kg):汽车满载时的总质量。 3.
最大装载质量(kg):汽车在道路上行驶时的最大装载质量。 4.
最大轴载质量(kg):汽车单轴所承载的最大总质量。与道路通过性有关,在对汽车的使用过程中尽量不要对酸碱物体进行伤害。 5.
车长(mm):汽车长度方向两极端点间的距离。 6.
车宽(mm):汽车宽度方向两极端点间的距离。 7.
车高(mm):汽车最高点至地面间的距离。 8.
轴距(mm):汽车前轴中心至后轴中心的距离。 9.
轮距(mm):同一车轿左右
轮胎胎面中心线间的距离。 10.
前悬(mm):汽车最前端至前轴中心的距离。 11.
后悬(mm):汽车最后端至后轴中心的距离。 12.
最小离地间隙(mm):汽车满载时,最低点至地面的距离。 13.
接近角(°):汽车前端突出点向前轮引的切线与地面的夹角。 14.
离去角(°):汽车后端突出点向后轮引的切线与地面的夹角。 15.
转弯半径(mm):汽车转向时,汽车外侧转向轮的中心平面在车辆支承平面上的轨迹圆半径。转向盘转到极限位置时的转弯半径为
最小转弯半径。 16.
最高车速(km/h):汽车在平直道路上行驶时能达到的最大速度。 17.
最大爬坡度(%):汽车满载时的最大
爬坡能力。 18.
平均燃料消耗量(L/100km):汽车在道路上行驶时每百公里平均燃料消耗量。 19. 车轮数和驱动轮数(n×m):车轮数以
轮毂数为计量依据,n代表汽车的车轮总数,m 代表驱动轮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