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燃油汽车为主体的阶段里,中端与以下的车辆基本没有后驱车可选
在燃油汽车为主体的阶段里,中端与以下的车辆基本没有后驱车可选。
于是就出现了“后驱无用论”。
然而这不过是聊以自慰罢了,能用于高端车辆上的技术才是优秀的技术,只是这种技术的制造成本往往也更高;前置后驱是高端轿车的主要选项,更高标准的选项是四驱。这就足以说明后驱是比前驱更理想的驱动系统,下面就来了解一下这两种驱动系统的优缺点吧。
1.前置前驱
优点有亮点,其一是制造成本低,其二是体积小、重量低;很多前驱和后驱车使用的发动机是一模一样的的,比如雪佛兰迈锐宝XL、别克君威和君越,其使用的LSY-2.0T发动机就与凯迪拉克CT4/5/6轿车相同,那么这一部分的成本和重量也就没有区别了。关键差异在于使用的变速器,前驱车使用的变速器体积小巧,后驱车使用的变速器体积很大,制造成本的差异也很大。
图1:横置、前驱变速器
图2:纵置、后驱变速器
横置变速器的制造成本看起来就会低不少,事实上也确实更低,而且小巧的个头决定了能横向塞进发动机舱里;所以前驱车就有了另一个优点,那就是发动机舱的纵向深度不用太大,说白了就是车头不用太长,驾驶舱的尺寸可以大一些,这会让驾乘空间变得更加充足。
但是前驱平台的缺点也很突出,那就是最重的总成都放在了车头,车头往下压的作用力会直接作用于车轮上;而车尾除了车壳以外就没有其他总成了,所以车尾比较轻,后轮的垂直压力小,后轮的抓地力自然也就比较弱了。
所以前驱车最大的缺点就是前后轮的抓地力有很大差异,车辆以中高速转弯时容易出现侧滑;其次则是前轮同时负责驱动和转向,车轮的转矩会影响转向的手感;并且差速器连接两侧车轮的半轴不等长,输出动力的时候则容易出现扭矩转向,也就是不同的作用力会拉扯方向盘的感觉。
最后一个缺点则是加速时的重心会后移,车头会“翘头”,此时重心后移,后轮抓地力会随之增强;可是后轮是从动轮,直线加速时的抓地力强也没有意义;反而是前轮的压力降低,抓地力会减弱,急加速时就很容易打滑了。所以前驱车没有什么高性能车,发动机的排量有个2.0T也就了不起了,想要在前驱车里感受到驾驶乐趣真的很难。
但是前驱车倒是有一个优点,那就是前轮垂直压力高,在车辆没有什么电子配置的前提下,在湿滑路面和雪地上驾驶不容易打滑;只不过转弯时很容易出现“甩尾”,毕竟后轮的抓地力很弱。
2.前置后驱
缺点是制造成本高,以及纵置变速器和复杂的传动系统会增加车身重量,同级车的耗油量会高一些;其次则是纵置发动机需要足够长的发动机舱,否则放不下,也无法适应纵置变速器。所以前置后驱的燃油动力轿车的驾乘空间会小一些,中型后驱轿车的空间仅相当于紧凑级前驱轿车甚至小型车,想要有理想的空间体验至少需要C级的车身才可以。
优点是前后轮抓地力相当,因为纵置变速器和后桥分动系统,再加上修长的车头实现了前后轴荷的相当(重量相当);然后就是以后轮作为驱动轮不用担心加速时前轮抓地力的减弱;最后是前轮只负责转向,没有扭矩转向的缺点。
至于后驱车容易在雪地上打滑的说法也不对,前驱车的整备质量低一些,前轮比后轮的抓地力强也只是针对这辆车总结出的结论;后驱车的整备质量高,前后重量即便相当以造成前后轮抓地力相当的情况,其后轮抓地力也基本会比同级车的前轮抓地力更强。
为什么后驱车还是容易打滑呢?
原因无非是司机并不懂得驾驶技巧,后驱车的定位都偏高,动力不会很弱;如果以正常模式驾驶的话,后轮输出的动力确实会过于强,会轻松克服摩擦力以导致打滑;也就是说打滑的原因不是因为抓地力弱,而是因为动力太强。
这时候就需要用“雪地模式”或者“泥地模式”,在这些模式中,控制单元会主动限制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实现输出动力和摩擦力的匹配,这样就能让车辆稳定地在雪地或冰面上行驶了。
综上所述,前驱轿车的优点仅限于制造成本低,能拉低汽车的消费门槛;但要论哪种驱动平台的驾驶感受好,无疑还是前置后驱,不过最理想的选项应当是“后置后驱”。
前置后驱采用的是纵置布局,后置后驱可以采用横置布局。
电动机的体积很小巧,可以放在后悬架中间的位置;这样既能提升传动效率,又能实现后轮驱动,而且还能跳过变速器通过电机来直接调速并控制扭矩,驾驶品质和驾驶稳定性都会有所提升。
后置后驱轿车将会是未来的主流车,而且消费门槛会低到和前驱车逐渐重合。